2011 印度瑜伽行 (11/18~12/5)
懷著興奮又期待的心情,總算來到我嚮往已久的瑜伽故鄉--麗詩凱詩(Rishikesh),準備展開18天的印度生活體驗。
喜瑪拉雅瑜伽學院真乃世外桃源,除了蟲鳴鳥叫狗吠牛哞聲,就只聽到我的呼吸聲,心很自然的就靜定了下來。說也奇怪,在電子業工作多年的睡眠障礙,竟然不治而癒,沒吃任何安眠藥物,我的香港室友還夜夜打呼呢,真神啊。
這兩週多的課程非常充實,卻不匆忙。每天早上四點多起床,五點開始晨禱、哈達瑜伽練習、呼吸法練習、再靜坐一小時,八點半吃早飯。十點開始,進行一系列的課程(如下所列),傍晚六點靜坐一小時後吃晚飯,晚間課程到九點,晚禱後才回寢室。洗完身體及衣服後,就進入瑜伽夢鄉了….
課程內容:
l 瑜伽修行 (Sadhana)
l 哈達瑜伽 (Hatha Yoga)
l 呼吸與調息 (Pranayama)
l 放鬆與靜坐 (Relaxation & Meditation)
l 瑜伽解剖學與生理學 (Anatomy & Physiology)
l 整體健康與生理回饋 (Holistic & Bio-feedback)
l 瑜伽心理學 (Psychology)
l 瑜伽哲學 (Philosophy)
l 教學方法與實務演練 (Teaching Methods & Practices)
令我感受最深的,是呼吸法及靜坐法。『橫隔膜呼吸法』,是一種3D的呼吸方式(不同於2D的腹式呼吸法),可用以下三個體位法來學習體驗:
u 鱷魚式: 去感覺腹部的上下起伏。
u 大休息式: 右手掌放肚臍下,左手掌放胸口上,深層放鬆的觀察呼吸。
u 坐姿: 雙手手背分別靠在左右肋骨下,感覺腰側的伸縮,為靜坐做好準備。
橫隔膜(Diaphragmatic)就像是一個金鐘罩,隨著吸氣及呼氣,如同雨傘打開收縮般的在腹腔上下左右運動著,是一個3D立體的深層呼吸方式喔。
隨著呼吸的流動,感受生命能量在我們身體裡的進出,並觀想這股能量流在臍輪、心輪、及眉心輪間的運轉,所帶給我們的寧靜自在。
哈達瑜伽中,三個主要的呼吸法及其功用為:
1. 左右鼻孔呼吸法 (Nadi Shodhanam): 平衡能量
2. 頭顱發光呼吸法 (Kapalabhati): 淨化能量
3. 風箱呼吸法 (Ujjayi): 活化能量
『靜坐法』,是另一個令我感受深刻的主題。這七個步驟的系統化流程,讓我學習到如何靜坐的更靜定。
靜坐流程:
1. Posture: 舒適而穩定的坐姿。
2. Centering Your Mind: 心且留住,在妳所佔據的空間。
3. Relaxation: 全然的放鬆,從頭到腳,再從腳到頭。
4. Diaphragmatic Breathing: 緩慢深沉、平順不斷續、沒有聲音、吸吐不停頓的橫隔膜式呼吸。
5. Breath Awareness: 讓心觀察能量流,把覺知帶到肚臍、鼻孔、及眉心處。
6. Mantra: 默頌宇宙或個人的梵文咒語。
7. Resolve: 完成後,給自己一個信念,養成每天定時靜坐的習慣。
Thoughts may arise. Be gentle to yourself and bring your awareness back to your object of concentration (mantra, breathing). 靜坐時念頭會昇起,平心靜氣的把覺知帶回到梵咒或呼吸上,也就是再回到步驟3~6,。
整合式課程設計及其順序:
1. Centering: 靜坐放鬆 & 鱷魚式。
2. Joints & Glands (關節與腺體): 暖身動作,從頭到腳,再從腳到頭。
3. Asana: 站姿體位法 (如山式、樹式、摩天式、三角式、英雄式)
4. Asana: 坐姿體位法 (如牛面式、太陽神式、背部伸展式)
5. Asana: 後彎體位法 (如弓式、蛇式、蝗蟲式、橋式、駱駝式)
6. Asana: 前彎體位法 (如兔式、屈腿前彎式、雙腳開展式)
7. Asana: 扭轉體位法 (如半牛王式)
8. Asana: 經典拜日式
9. Asana: 逆轉體位法 (如肩立式、倒立式)
10. Meditation: 靜坐
課程中
新住戶屋主請本公司安裝技術士到現場了解狀況後,真心推薦林內牌數位恆溫強制排氣熱水器,達到最佳搭配符合使用者的習慣以及安全